观音塘湿地公园又上头条啦!

【 六月,去观音塘湿地公园看“水下森林 】

  水下森林丛生,鱼儿往来穿梭,水面荷花盛开,红蜻蜓伫立花枝,黑水鸭畅游水中……46日,记者在观音塘湿地公园生态修复项目建设现场采访时,该项目现场负责人王松林告诉记者,据初步预计,修复项目将在6月初全面完工,届时,观音塘湿地公园将呈现出一幅美丽和谐的生态图景。

全市首个水生态修复项目

  观音塘湿地公园修复项目生态工程区水域面积35772平方米。修复工程完成后,湖区主要水质指标达到《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》Ⅲ类,水体清澈,透明度将大于1.5米,到时候,“水下森林”与“水下草原”景观将一同展现。

  目前,整个工程进展顺利,公园已经进行降低水位处理,对水内有害螺和有害鱼清除后,将栽种部分沉水植物,现已栽种8个品种的沉水植物达30多吨,完成整个计划量的80%。沉水植物栽种完毕后,将实施水体透明度提升工程,到时候将重新放置一些鱼类,构建一个完整的食物生态链,保证公园内的水质清澈见底。

  “观音塘湿地公园生态修复项目是全市首个水生态修复项目,这也是璧山继璧南河整治后,对于水生态修复的有益探索和实践,也将成为璧山人又一个骄傲。”区环保局相关负责人在介绍项目时这样说。“这种治理手段比较适合治理生活集聚区的封闭河道,或公园里的景观池塘。这些河道的问题基本都是水体富营养化,用‘水下森林’的方法有望解决,但前提是河水要相对静止,如果流动很快,效果会大打折扣。”

12种水生植物构建“水下森林”

  看到过陆地上的森林,而“水下森林”到底是怎么样的?

  看到记者一脸纳闷,王松林描述说,修复后的观音塘湿地公园,水质清澈见底,游客在岸边就可以清晰地辨识到湖中的水草:苦草、密刺苦草、伊乐藻、微齿眼子菜、竹叶眼子菜、金鱼藻、狐尾藻……而站在湖边的状元桥上俯视,湖水清澈透亮,透明度可达1米多深,清晰可见水下森林中游动的鱼儿、水鸟、蛙类等动物。

  用沉水植物构建的“水下森林”有什么不同呢?以前公园种植的是浮水植物和挺水植物,根系在水里,吸收的是水里的污染物;而“水下森林”的根系在底泥,同时能吸收水里和泥里的污染物,净化的效果更彻底,而且真正形成了一个动植物生态链,有效促进河道的自净和循环。

水生态文化科普馆学习科普知识

  在欣赏完美丽的“水下森林”后,市民还可以去水生态文化科普馆看看,了解有关水生态文化方面的知识。

  水生态文化科普馆位于观音塘湿地公园内的球状型建筑内,将以水生态文化与巴渝文化为背景,倾注“自然、文化、未来”的概念,吸收璧山水文化特色,兼具“以人为本,天人合一”的可持续发展理念,使人们在馆里就能领略到诗意栖居山水画卷的美妙,意识到保护绿色生态的重要性。

  据了解,届时,馆内将利用多媒体、声光电、动画、文字等多种方式,让市民实地感受了解水生态知识,培育自觉爱护环境,爱护水生态的好习惯。

目前,科普馆已经通过了相关设计方案,正在进行招投标,预计在年底前将会投入使用。(记者 连宏宇)

(全文转载自璧山报:六月,去观音塘湿地公园看“水下森林”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