项目简介
项目详情
目前国内单体面积最大,由丘陵生态系统转变的人工湖,沿着原生浅丘地形的肌理,【中科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】联合【南京中科水治理股份有限公司】,在麓湖构建了一个水域可持续生态系统-清水型生态系统:通过放养一定数量、不同种类、一定比例配置的水生动物,种植不同种类、不同生长季节、不同花期、不同生态类别的水生植物,形成一个健康有效的生物网,实现湖水的自我生态净化。
看似开创 其实是回归
从丘陵到湖泊,麓湖经历了从无到有,这看似开创,但其实更是一种回归。
从一片陆地开始的零起点的“构建”,麓湖借由高低起伏的地势差,从农田、鱼塘、林地蜕变成引水灌溉形成的生态湖泊。
“十年前,当我们看到这片土地的原生地貌时,其实麓湖就在那里。”
再现临水而居的生活方式 是开发商打造麓湖的理想!
从构湖、建湖到治湖,麓湖花了近10年的时间,目前首期40万㎡水面生态治理已完成并成功交付,这幕后的实施者,正是南京中科水治理股份有限公司。
也许你会问,凭空变出一个湖,水从哪里来?
麓湖的水源——来自都江堰东风渠的老南干渠。
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(GB3838-2002)Ⅴ类水
水色发浑发绿
富营养化
如何将野水驯化,如何实现临水而居?这是中科水治理需要思考的问题!
一般湖泊治理都是对已退化的湖泊生态系统进行修复,而麓湖在形成前就根据生态工程原理,对生态系统进行了设计和构建。只要引水污染负荷是麓湖生态系统能够承受的,那么,净水的效果很快呈现。
师:学习和模仿。
法:原理、规律和方法。
自然:未被干扰破坏过的原生态系统状态。
大道:先进优秀的工程技术手段。
无痕:一种天然生态的状态、无人工雕琢的痕迹。
从大自然中领悟道理学习方法;创新研发相关技术并运用到工程实践中,使生态环保工程真正做到零耗能、可持续、健康长效自我运行,将生态环境恢复到基准状态。
这,是中科水治理的 治水理念 !
2006年中科水治理正式进入麓湖,经过2年时间的前期调研,2008年清水型生态系统构建工程正式动工,在这两年的时间内,中科水治理对成都南延线以及整个成都不同水系进行采样分析,同时,对成都的物种、自然环境演变、气候等都做了分析。
有了前期的深入调查,中科水治理顺利进入施工程序。
第一步:底质改造,使麓湖的水体更适宜水下动植物生长。
第二步,建立生态位,不同的鱼、虾适合在不同的生态位生长。中科水治理根据自然湖泊的形状,为每一个物种人为设计适合的生存的环境。
第三步,人为调控,放在湖泊中的水生生物会有一个发展的阶段,不同的物种,有的比较强势一点,有的可能会成为某些物种的食物,这个是自然发展,施工人员没有去干预它,但是会辅佐,不会让一个物种过于强势占领很好的生态位,不允许麓湖中某一种物种有很明显的优势,中科水治理对此建立一个运行机制去人为地调整控制。
最后,水生态系统稳定自我运行。
早在60~70年代,在水里戏水、游泳,淘米、洗衣......这些场景都是见惯不惊,传说在50年代,人们会用锦江水来泡茶,这在今天看来,简直不可思议—南干渠的Ⅴ类水只能用来灌溉。
但是今天的麓湖,他做到了!2014年以来,麓湖水质长期保持在国家Ⅱ类水标准,这是饮用水优质水源的标准。
夏天的时候开发商会开放部分水域,孩子们穿上救生衣就可以在湖里游泳或者玩各种水上活动。
完善的湖底生态链不仅保障了水体的清洁,也变废为宝,为人们带来最健康的麓湖水产。美味的小龙虾、新鲜的麓湖鱼......
这些都是麓湖的味道!
“活水”并不等同于流动的水,而应该是具有生命力的、鲜活清澈的水。
目前,麓湖起步示范区湖域已成型近5年,中科水治理的工程队伍早在2015年就完全退场,麓湖水生态项目全面移交开发商。
但是,麓湖的水质并没有因为专业人员的离开就下降,目前水体透明度依然可达2-3米,这就是大自然的力量,这就是清水型生态系统零能耗、可持续、健康长效自我运行的威力!